在经历了节前大涨之后,近期A股呈现多空激战、高位震荡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收盘,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10月以来分别下跌-4.00%、-4.64%和-6.21%。
对此,机构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市场气氛虽然有所降温,但也更加健康,更有利于行情的长远发展。展望后市,市场有望进入一个季度级别的温和窗口期,利于投资布局,期间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政策的落地效果,关注房价企稳、M1、M2等数据。
投资策略建议采取底仓+成长的策略,沪深300、红利低波等品种作为底仓,同时配置以创业板、电子、计算机等高成长性资产。
关注政策落地2个节点
在部分资深机构人士看来,近期市场的剧烈波动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相似情形只有1999年的519行情可类比。这一轮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政策预期的巨大转变和大量增量资金的涌入。特别是政策方面,从9月24日三部委的讲话开始,市场对政策的敏感度达到顶峰。而资金方面,被动型外资的流入和国内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了市场的快速上涨。
然而,市场的调整也随之而来。机构人士认为,这与海外情绪的变化和国内政策预期的落差有关。这一调整虽然对部分投资者造成了困扰,但对于整个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增长来说,未必是坏事。它为市场提供了冷静期,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作为由政策驱动的行情,政策端对市场走势的影响至关重要。进入调整期,如何看待当前的政策进展,以及后市还需要关注哪些政策节点?专业人士强调,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前所未有,包括企业家信心、房地产问题和地方债务等等,都需要更复杂的解决方案,但同时,此次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也是前所未有。因此回顾近期的政策演变不难发现,当前的政策转变是大踏步向前的,而非简单的回转。其第一阶段以资本市场的增量资金政策为主,如5000亿股票互换工具等,而第二阶段则更加注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预计未来政策将更加注重预期引导,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政策端对市场的最大反馈时间点已经过去,后续需要更加关注政策的落地效果。一是看11月初人大会议可能对此前提到的专项债限额的决策;二是关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民生议题的表述。在政策陆续推出或落地的过程中,再去验证经济基本面本身,可能是更为妥当的投资方式。毕竟从政策面催化到经济面出现实质改善还需要一段时间去等待,这中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市场震荡的过程。
对于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该机构人士表示,虽然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有所减弱,但核心通胀仍在下行,因此维持11月和12月各降25bp的判断。
能否突破前高,关键看2个指标
作为本轮行情的第二大驱动因素,增量资金的入市迅速点燃了投资者们的交易热情。Wind数据显示,自9月24日以来至今(10月16日)的12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市已连续有11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交投活跃。
不过,对于很多在10月8日进场的投资者来说,最为关心的是市场能否创出新高,沪指能否突破3674?
机构人士认为,如果假设A股盈利保持不变,也就是零增长,估值在政策利好下,修复到历史中间水平,差不多对应的沪指点位就是在3670点。因此,如果想要突破这个位置,可能需要关注经济修复。
经济修复具体可以看两个指标:一是房价是否止跌企稳,二是M1和M2的情况以及信贷是不是居民和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加得更多,这个是这一轮大家对于经济政策见效非常关注的一些指标。如果达到了,对于中期行情可以再更乐观一些。
经济基本面的恢复是一个持续验证过程,需要逐步验证。短期数据难以验证的情况下,市场仍有望维持热度,如果后面验证到经济基本面改善,市场向好可以持续更长时间,甚至在年度级别。
看好红利+成长:沪深300、红利低波、创业板
大涨回调之后,哪些风格或方向值得关注?回溯历史,在历次由政策面驱动的牛市行情里,走出主线机会的板块往往都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撑。在机构人士看来,在当前实体经济尚未出现显著改善阶段,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高成长性资产和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板块是目前相对能够明确看到有基本面支撑的受益资产。
成长板块,由于之前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导致一些优质资产的估值达到历史低点,这些资产将直接受益于估值的回升。这其中,创业板块中的电力设备(尤其是海风和电网设备)和医药板块中最近一个季度明确出现景气向上信号的创新药板块尤为值得关注。
大金融板块,作为行业底部预期反转类板块,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有着更明确的业绩拐点预期和持续的经营能力,使得它们在政策出台后成为投资者的优选配置。
具体投资策略上,机构人士建议,当前可以采取底仓+成长的策略:底仓考虑布局沪深300和红利低波类产品;成长方向关注创业板,以及符合国家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成长性资产。
总的来说,市场有望进入一个温和的窗口期,是不错的投资时机,后续需关注基本面恢复情况。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指数基
金存在跟踪误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应仔细阅
读基金招募说明书与基金合同,请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等因
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
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