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说话·韵味韩城」九成宫刻石

韩城市博物馆的古代碑刻展室中有这样一组碑刻,一组5件,每块碑长106.5厘米,宽32厘米,楷书阴刻,全文共1109字。它就是清代韩城著名书法家郭均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作品。

九成宫位于陕西宝鸡麟游县,原为隋代的“仁寿宫”,唐贞观五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意思是“九重”,指建筑的高大。九成宫中原来没有水源,贞观六年四月,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在西城的北面发现泥土有些湿润,于是以杖疏导,随即便有泉水流出,将泉水导入石渠,并命名为“醴泉”。在古代,人们认为醴泉的出现是一种嘉瑞,于是唐太宗命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写碑文,立于醴泉之侧,这就是《九成宫醴泉铭》的由来。

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特别是文中魏徵以溢美之词对唐太宗提出的“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谏诤之言,道理深刻,言辞恳切。意思是身居帝王之贵却不以为贵,而总以天下百姓之忧为忧,他人喜欢浮华与外饰,而我独取那朴实,回归本来的淳朴,用质朴取代文饰,身在高处,应想到坠落的危险,端着盛满水的容器须提防溢出,于此念念不忘,方能永保中正祥和。魏徵提醒唐太宗,政治仕途不在于高贵与否,而在于胸怀天下,心忧百姓。他这种“以民为本”,提倡注重实际、谨慎行事,以及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价值观念,对我们今天反腐倡廉、治国治党,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原碑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欧阳询书写此铭文时,已有七十六岁高龄,书法艺术已是炉火纯青。自古以来,这篇铭文一直被誉为“楷书之极则”,倍受人们喜爱。郭均是清代韩城芝川人,工书法,驰名关中,民间曾流传他为练字三年不下楼的故事。他曾书写过《修咸阳城碑》,西安鼓楼牌匾,韩城市博物馆还收藏他书写的朱夫子治家格言木插屏、书法对联等作品。

来源:韩城新闻

陕西网韩城站(编辑 王美娜)

【来源:陕西网韩城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举报/反馈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