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绘就残疾人事业新篇章——“携手越障碍,青砺新时代”暑期实践团纪实

北京化工大学“携手越障碍,青砺新时代”暑期实践团聚焦残疾人事业发展,与假肢制造企业交流科技改变残疾人生活质量、开展残疾人康复就业帮扶基地调研、参与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教学工作、探寻残疾人创业典范的自强之路,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多方位情况,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探寻可行之路。

实践团成员参与职康站工作

临床之光,照亮创新之路

“我原来是干临床康复的,后来才创办了这个公司,我认为临床经历对我们这种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一开始,康亚特假肢制造公司总经理孙永尚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向实践团讲述临床对助残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企业通过不断进行创新,结合新材料技术,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假肢装配服务,极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例如,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硅胶鞋垫,可以减少摩擦,防止皮肤二次伤害。

企业人员展示假肢

社会之暖,点亮希望之灯

在昌雨春童康复中心和新悦职康站,带着孩子前来的家长不约而同地提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残疾人的包容度越来越高,对残疾人事业也越来越重视。除了政府的补贴,如今经常会有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们来到康复中心,提供志愿服务或者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残疾人群体正在逐渐被“看见”。在昌雨春童一位妈妈向实践团讲述了她的孩子在机构的培养下从开始的不肯开口说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到现在可以自己坐公交车去奶奶家。这样的变化让她重新燃起了对孩子未来的希望。

实践团成员前往昌雨春童康复中心

教育之火,点燃未来之梦

教育事业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早期的干预训练和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孤独症患者和家庭带来希望。此次实践中,实践团成员采访了昌雨春童康复中心的教师,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们身上的热情和信念,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投身残疾人教育事业,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添砖加瓦。

实践团成员参与特殊教育

自强之翼,领航就业之途 

在苏州,有这样一位残疾人事业的先锋。身为一位脑瘫患者,他曾饱受误解和歧视,求职之路困难重重,而如今,他是一家年营业额超千万的相册生产厂的老板,他的工厂招收员工有一条规矩:残疾人优先。他就是陆鸿,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获得者。从身患残疾、养活自己都很困难的小镇青年,到日进斗金、享誉全国的传奇厂长,陆鸿用他挫折不断却也巧遇不断的真实经历,书写了一段既普通又不凡、既辛酸又温馨的热血征程。

实践团成员有幸到陆鸿的工厂中进行实际参观采访。早晨的工厂,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与一般工厂不同的是,这里的工人大多要么上了年纪,要么身有残疾。在陆鸿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工厂的各条生产线:有的配备价值百万的机器,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有的依靠陆鸿自己改装的机器,使残疾人也能熟练操作。实践团成员也尝试操作了一下部分的机器,深刻地感受到经过改装后机器的便利。

实践团成员参观陆鸿的工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残疾人就业事业是保障残疾人权利,增进残疾人福祉的重要事业。陆鸿以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为例,并集合自身经历告诉我们残疾人就业的困难以及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对他们的重要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单的经济补助并不是长久之计,也无法让残疾人融入社会,形成健全的人格。社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合适的就业岗位,企业根据残疾人特殊情况改良生产工具,大众对残疾人多一份友善和包容,如此才是真正有用的“帮助”。曾经淋过雨的他,为身边的残疾人撑起了一把伞,从被帮助到帮助的转换,陆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春筑梦,残健共融

通过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携手越障碍,青砺新时代”实践团成员深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层一线,对残疾人用品生产企业老板、残疾人家属、残疾人教育事业工作者以及陆鸿先生进行采访,对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事业的发展有了整体认知,看到了残疾人事业所取得的瞩目成果。实践团成员真实地了解到残障人士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应当利用发达地区成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经验,帮助更为广大的残障人士群体,体现了北化学子对于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带动了更多青年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不断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发更多人的爱心和善意,使人们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残疾人,并激发人们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身为新时代青年,应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Tags: